袁军步卒虽然有三万人马,但是已经强攻许都这么长时间未曾攻破,士气已然受挫。
而曹军虽只有四千人,却都是精锐骑兵,而且这些骑兵之中有许多人家眷都在许都城内,他们营救家人之心何等迫切,战意那自然是不用激励的。
所以四千骑兵如摧枯拉朽一般,就把三万袁军冲击了个七零八落。
乱军之中,魏延挥舞着大刀,直接向袁谭的帅旗冲杀了过去。
如今老魏发达了,已经把魏老娘接到了许都居住,还买了几个女婢伺候老娘,日子过得正美,岂能容得这袁谭攻破许都,惊吓着老娘。
不对,袁谭率领这么多人攻打许都,声势如此浩大,必然闹得人心惶惶,恐怕已经把老娘给吓着了。
魏延想到这一点之后,更是气血上涌,恨不得把袁谭打出屎来,当场再给他灌下去。
袁军步卒在他面前都成了蝼蚁,他眼中只盯着袁谭那帅旗冲杀。
此时帅旗之下,马背上的袁谭被冲击的有些发懵。
本来历尽千辛万苦,击败泰山贼寇,杀到许都城下,眼看就要攻破这曹氏老巢,为父亲报仇雪耻,立下不世之功。
而且这城池眼看就要攻破,也许连半个时辰都用不了。
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曹军的援兵却到了。
固然计算曹军援兵从官渡到许都需要三天,可是他却忽略了,若曹军援兵都是骑兵,只需一天就到了。
“大公子,那曹军厉害,就让末将护送大公子先撤吧,”袁谭麾下上将彭安急声道。
“这就……撤了?”袁谭问的极其不甘心。
“大公子,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等深入曹氏腹地,孤立无援,如今曹氏援军已回,我等已失去了战机,不退恐怕有全军覆没之危。”
彭安心想,看这情形,能撤得了就不错了。
话音未落,就见乱军之中有一员红脸战将向这边冲杀过来。
军兵像水浪一样上前迎击,但是却被他乘风破浪,杀开一条血路。
彭安大声道:“让末将先去擒杀来将。”
毕竟是袁谭手下的无双上将,这种时候当然要替大公子分忧。
说着,彭安纵马挺枪前去迎战魏延。
却被魏延一刀砍掉了脑袋。
袁谭大惊失色,彭安竟然在这红脸将领面前没有挺过一个回合,袁谭慢慢侧首,看向身边另一名无双上将岑璧。
岑璧吓得面如土色,连连摇头。
“走啊!”袁谭大叫一声,拨马便撤。
彭安说的没错,现在已经失去了战机,想攻破许都已经不可能,就不要再想那些没用的了,先逃得小命要紧。
他下了撤退命令,身边数百亲卫骑兵顿时聚拢过来护卫,保护着他向来时之路仓皇退去。
至于那三万步卒,也顾不上了。
此时丁辰正在军阵后面压阵,见对面袁军跑了,他当即冷笑道:“这厮冲破兖州,杀进豫州,围攻许都,岂能让他就这么逃了?
随我追!”
他当即命令陈到率领丹阳军以及那两千精锐曹军留下来,扫荡许都城外这些没有逃掉的袁军步卒。
反正袁谭已经逃跑,没有了指挥中枢,这袁军虽然还有万余人马,但也只能算是乌合之众,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让陈到在这里纵兵屠杀,也只是为了给城头上的观众表演一下,什么是精锐。
而丁辰则亲自率领陷阵营前去追击袁谭。
袁谭逃的异常干脆,丁辰率领的追兵一直追出了豫州,要追上的时候,竟然遇到了袁军亲卫骑兵的阻击。
说起来袁谭在青州对待百姓还算比较宽厚,所以赢得了不错的声望。
无论百姓还是军兵,都真心拥护于他。
这些亲卫骑兵就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留下来掩护袁谭撤退的。
那袁军骑兵仅仅有二三百人,在陷阵营面前自然不堪一击,很快就被陷阵营屠戮殆尽。
丁辰倒是挺佩服这些人的,明知必死还要前来,这样的忠诚之士应当受到尊重。
虽然陷阵营很快就结束了战斗,但毕竟拖延了追击时间,袁谭已经跑入了兖州。
丁辰正是要树立军威,给兖州豫州那些蠢蠢欲动的豪强们看看,所以下令紧追不舍,跟着追入了兖州。
在中途,袁谭又留下了身边仅存的数百骑兵阻击了一下,自然又被陷阵营轻松歼灭。
不过在这连番阻拦之下,丁辰终究是没有追上袁谭。
让袁谭仅带两骑仓皇逃回了青州。
那是他的地盘,丁辰自然不能冒进了。
好在他这轰轰烈烈数百里的追击战,把袁谭打的身边仅剩两人狼狈逃回,已经给了兖豫二州豪强们足够的震慑。
那帮豪强们心想:看曹军这穷追猛打,赶尽杀绝的气质,自己只要但凡能活下去,还是不要背叛曹氏了吧。
再说,曹氏在官渡取胜的消息,在兖豫二州已经逐渐传开,此前没有背叛曹氏的官员豪强全都松一口气,而曾经跟袁绍暗通款曲之人的心却都提了起来。
想来曹操有仇必报的作风,一定会秋后算账的吧。
可是后来有传言说,曹操在官渡一把火烧了袁绍的书信,根本没想知道谁曾经背叛过他。
于是所有豪强以及郡县官员们全都安定了。
随即丁辰下令缓缓回归许都,即是行军,也是休息。
毕竟陷阵营就算是铁打的,这辗转数百里的奔袭,也已成了强弩之末。
即使人受得了,马都受不了。
……
再说袁绍,官渡战败之后仅率八百骑逃回河北。
首先他回到了黎阳,会同守黎阳的数千军兵,然后回归邺城。
袁绍那沮丧懊恼的心情可想而知,仅仅在半年前,他手下还有二十万之众,文有郭图逢纪,审配辛评,武有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可谓兵强马壮,人才济济。
以这么大的军事优势,攻打刚刚跟袁术血拼又跟吕布血拼,元气大伤还没有恢复的曹氏集团,有错么?
说什么三年疲曹,说什么缓进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