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钢铁时代 > 第三百三十章 教育为本

第三百三十章 教育为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看着众人的犹豫,杨元钊微微的有些失望,可是转而,他有些释然了,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或者政府,教育投入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难点,单纯发展,没有几个国家,愿意把资金投入其中,德国是因为普法战争的赔款,当然了,本身重视也有关系,至于日本,打赢了甲午中日战争,获得了超过他们想象的赔偿,他们借助着这个钱,一举奠定了工业的基础,并且初步的开始普及教育,就这样,还是依托着一战的巨大收获,才真正的站在强国之林的。

眼前的这些人,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眼光最开阔的一批人之一,可是处于时代和本身的局限性,让他们进退两难,教育上面的巨大投入,这个投入不是短期能够看到结果的,如果这一笔钱放在其他方面,肯定会收获巨大的效益,可另外一方面,教育确实是关系重大,对于几十年之后都有相当的影响,正是这个,让他们无从选择。

看到众人的犹豫,杨元钊平静的说道:“我来到包头也有2年了,包头的发展,你们看到是我的功劳,可是没有这些劳动者呢,大家在包头商会,甚至自己工厂之中也看到一些东西,可以比较一下,到底是受过教育的工人提升的快,还是没有受过的提升的快,更何况是研究所,几乎是我们包头的发动机,每一个项目,每一次增加,都跟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包头拥有大量懂得西式知识的人,我们包头的速度会有多快!”

杨元钊的话,让所有人都充满了憧憬。是的,之前给工人开那么多的工资,大部分人都心有微词,但是伴随着杨元钊的强行推动,他们也逐步的发现了。工资所带来的好处,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高工资吸引而来的众多人才,包头不可能发展的那么的快,特别是一些高级技术工人,对于一个工厂而言。至关重要,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个6级以上的技工,足以让工厂的实力平添一个新的台阶,这不是先进的技术所带来的。更何况是研究所,那些让他们眼花缭乱的发明,却一点点的让包头的势力越来越强,成本在降低,质量再提高,包头造,成为了整个中国的流行。

不过说一千到一万,还是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而且还不止一年,就拿那些小屁孩来说,要持续不断的10年。甚至是20年,才能够收到成果,这对于包头而言,是绝对的远景和远景之中的利益。

“好了,就按照这样吧,我也不是一口吃个胖子。但是我觉得,教育这个问题。关系着祖孙后再,十年种树。百年树人,德国之所以有那么发达的科技,几乎都是小学讲台上面决定的,我们应该向着他们学习,大班教育,当然了最开始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上学的,但是教育为主体,这个应该是抓紧的。”

众多股东的表情终于松动,刘澍主动问道:“那么教育要占据多少资金。”

“最开始可能多一点,不过这一笔启动资金可以由我来支付,但是之后,我希望教育所占据的资金,不会低于每年税收收入50%!”

50%这个数字不低,杨元钊详细的阐明了教育在整个增长之中的重要作用,其他人也就没说什么,现在的包头,机构还不臃肿,除了少部分的市政投入之外,其他的,没有多少支出了,城管队算一个,医院算一个,未来的各个机关也算一个,这些能够占据多少,50%投资到了教育上面,不是随便的挥霍,这点他们都可以接受,还会有几百万的数字,这个数字足以针对目前的包头建设了。

他们不会知道,未来这一笔钱会有多么庞大,包头成为东方鲁尔,不应该说是东方的包头工业基地,一举超过德国的鲁尔,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强劲发动机,50%的投入的,一直坚持了好多年,每一次因为数额庞大,都会在联合大会上面,发起大量的争吵和讨论,可最终,还是磕磕绊绊的走下去,即便是减少,也是一个百分点,甚至是零点一个百分点的慢慢减少,可是总额,一直都在疯狂的提升着。

教育的问题,最终解决,剩下的议题就完全不是问题了,一个个的方案通过了,甚至这些股东们,在自己理解的范围之中,给予了杨元钊许多有益的建议,这个包头城市筹备大会,就这么一直的开下去,足足开了三天,形成了超过120个议题,包括了包头的每一个方面。

就这样,一个对于包头,甚至是整个西北,乃至中国,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会议,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在包头召开完毕,100多个股东,集思广益,提出了不少的问题和见解,基本上,按照后世的方法,搭建了一个包头城市雏形,而教育成为了其中的重中之重,不但八大晋商,通过他们的途径,大力的招募老师,而且也在包头本地深挖,过去夜校培训,甚至是普通工人学习之中,涌现出来的这些,都赶鸭子上架,暂时开始了第一批的集结。

包头可以说是整个晋商渗透的最强的城市之一,过去的一年多,包头的情况,没有上报下去,一方面是包头刻意的低调,而另外的一方面,何尝不是他们把向上汇报的途径都给斩断了,包头商品强横的竞争力,加上包头产品一出手就可以赚钱,从上到下,都给买通了,别说是之获得一个城市的控制权利,就算是的真的举起反旗,没有个半年一个年的时间,中枢又怎么会知道。

封建社会的,上行下达,大部分官员都熟悉欺上瞒下,中枢等够知道的,永远是下面想要让他们知道,包头掌握着海量的资金,再加上晋商和侯家在整个西北的权利,既然决定了要上包头这艘船,既来之,则安之,一定程度上面,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各种各样的手段都用上了,包头仿佛变成了一个黑洞,在清廷的视野之中,彻底的消失了。

杨元钊的议题很快就推动下去,以原有包头商会为的基础,开始完善一系列的城市管理机构,比如完善各种各样的厅局,比如说,城管局,卫生局,公安局等基础,面向市民的一些局,还有一些针对工业管理的,城市管理的,甚至是户籍的,这些只是一个基础和架子,本来,只是推行一个方面,却变成了一个新机构的建设,因为架子够大,城市也够大,一定程度上面,利益均沾,不少的家族都可以推荐子弟过来,合适不合适,回头再说,先把基础打下来再说。

就这样的,悄无声息之中,这些部门都挂牌了,还是以包头商会作为的基础,说是一个派出机构,从这一天开始,包头的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确定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方案,包头逐步从一个自发的商业城市,逐步的向着的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全部的力量,开始向着一起汇聚,包头也因此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不过这些改变,对于外人而言,特别是整个包头城市之外,清廷的系统之中,都是秘密的,可是针对这本地,却是千变万化的,一个个跟市民们有着密切影响的企业成立,一个个新的制度,甚至包头城市管理细则,都出台,比之前而言,更加的细化和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每一个家庭,市民们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比如街上变得整洁了,商品和销售也有了统一的管理,让人们方便了不少,户籍制度真正的大范围的推行下去,原来可能要一两个月才能够完成的户籍登记,最多只是三四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市民们都可以顺利的拿到户籍上面的粮食,当然对包头更加拥护了。

变化的最开始,也是之前议题之中最重要的教育问题,也在杨元钊的强力推动之下,开始加速进行了,大量的校舍,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因为启动资金由杨元钊支付,第一批投资1200万银元的投入,第一时刻进入到了教育局的账目上,首批300所不同的学校的计划,一起动工,密布在整个包头,其中包括200所小学和100所的初中,

这些学校,目前因为师资的关系,无法满负荷运转,但是就校舍上面,都是按照一个年级5个班,小学6个年级,总计容纳1200左右的学生的构架,200所小学,最少可以容纳24万的小学生的,至于100所的中学,也可以容纳6万左右,基本上可以满足目前包头的上学需求,只不过暂时而言,不可能全员上马,目前最多就是在7月份之前,完成30所小学和10所初中的建设,基本上满足3-5万青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情况,未来的3年时间之中,逐步把他们扩张到全市的范围,保证现有的和新增的人口的受教育权利,普及中小学教育。(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