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娱乐平行世界 > 二五二 对弈中

二五二 对弈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个也不能少》明面上是揭露华夏内陆农村教育事业的短板,唤起人们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关注。但实质上却是利用国人的善良为希望工程圈钱,将本因由政府来负责的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再次转嫁到已经纳税的百姓头上。

此外,在《一个也不能少》电影中,一开篇就表现乡村教师能安守清贫现状,为崇高的教育事业而奋斗,这固然是对乡村教师们最中肯的褒奖。但电影中有提到乡村教师们所遭受的待遇,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受到的底层政府人员非难吗?这些当然不能有。所以在电影上映后,再配合上政府所做的支教宣传,许多满怀热血愿意做出贡献的年轻人义无反顾的去到了内陆偏远地区,然后或撞得一头包的离开,或将青春永远献给了那方土地,实实在在的为政府缓解了不想解决,却又不得不去解决的问题。

而当电影发展到主角去寻找失学孩子时,主角面对的是冷漠无情平民大众,在搜寻过程中处处碰壁。但在主角的锲而不舍之下,最后终于迎来了救苦救难的社团干部某位电视台台长。于是在社团培养出来的好心人帮助下,主角得以通过电视台找到了失学的孩子,之后更是在电视台的爱心宣导下,主角猛然间获得了感化后的平民大众捐助,带着不少的学习用品回到了落后的乡村。

《一个也不能少》整部电影立意高远,不仅宣传了政府用来推脱责任的希望工程,更是将社团成员以及政府喉舌的形象拔高。要是没有点破的眼光,根本识别不出这是一部替政府劳力外搭歌功颂德的电影。

王硕曾说过张毅谋早年是一路投机过来,重视的就是大的、空的概念,一直随着政治风向走。所以不管政治风向怎么变,其都有迎合政治风向拍片子的本事。张毅谋最擅长的实际上是用最朴实的电影手法撒大谎。

这句话在江河走向社会以前一直认为是王硕与张毅谋的文人相轻,但在走向社会后,见识和阅历增加了,江河回想自己曾过的张毅谋电影,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几分入木之感,其不愧为内陆导演中最有政治敏锐性的。

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获得票房的成功,《一个也不能少》已经在之前确立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张大嘴自然要坚定的走这一路线不动摇。

那么《英雄》这部电影中有什么积极向上的政治纲领呢?虽然《英雄》是一部商业片,说的还是七国争霸时期的事,但张大嘴相信以张毅谋一贯的性格,一定会在电影中留下政治信号。

张毅谋起来极具农民本色,但其父当年却是国名党的军官,其大伯更是黄浦高材生,官拜参谋长。如此优异的门第出身,却由于解放前夕其二伯和其父投诚失败,大伯更是跟随蒋公前往流求准备光复内陆,于是在稳固了内陆统治新政府展开清算运动后,张毅谋一家彻底悲剧,成为了超级黑五类分子。

从小饱受特殊环境带来的磨难,养成了张毅谋对政治风向的敏感,这种敏感在其的电影中就有了深层体现。比如其真正深刻揭露华夏劣根性的电影,发生时间都是在旧华夏。而背景是在新华夏的电影,电影中都是刻意的忽略当时社会悲剧的一面,比如《我的父亲母亲》、《山楂树之恋》,同时弘扬社团干部的无私以及亲民,比如《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

这种政治上的小心谨慎和刻意迎合,使得张毅谋很快的在内陆电影界站稳了脚跟,而其电影中对华夏劣根性的鞭挞,又很好的迎合了国际上不懂华夏政治的有心人需要,在国际上有了名气。

作为张毅谋这么多年来的“好兄弟”,张大嘴相信张毅谋肯定也在《英雄》中埋下了伏笔,但究竟是何伏笔就需要负责营销的张大嘴自己去找了。以张毅谋的性格,就算张大嘴亲自去问,张毅谋也会故作清高的表示自己只是创作艺术,与政治无关,张大嘴可是早就透了张毅谋。想当年张毅谋突然跑去拍《一个也不能少》以支持希望工程,获得了巨大的社会赞誉。但这几年过去了,张大嘴还从没见过张毅谋向希望工程捐过一分钱,在张大嘴的眼中,张毅谋才是电影界的岳不群。

从张毅谋那不可能获得任何资料,张大嘴便自行请来专业人士,签订了保密协议后一起揣摩《英雄》。

翻来覆去的了几遍,以古思今、牵强附会,张大嘴等人还是找出不少符合政府要求的思想。

首先,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简而言之就是牺牲个人利益满足集体利益。这么具有社团主旨的特色思想,可是新政府一直着重大力宣扬,希望广大屁民都遵守的准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